返回

混在1980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18章 再次约会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    从板儿爷到倒爷,李红兵很容易就适应了身份的转变,毕竟他家以前就是经商的,从小就耳濡目染。

    “兵子哥,挺快的,都弄一半了?”

    陈凡回到后院,看了下空着的咸菜缸,就剩下八个了。

    “差不多一半了,再几天就能弄完了,头天腌制的两缸,周末就能开卖了。”李红兵掏出香烟,给散了一根。

    “你家是老字号了,指定好卖。”

    陈凡把烟点上,吸了一口:“都不用跑远了卖,把南锣鼓巷这边经营起来,就够你折腾了。”

    “这个我还真有信心。”李红兵点上烟,哈哈笑了起来。

    十几年前,李记酱菜也是出了名的,满京城地卖,请的工人就有三十几个呢,其中最出名的,就是甜酱黄瓜了。

    “就是没材料了,明儿还得去乡下收货,你姐夫明儿也要下乡收货,跟他一起正好,也有个照应。”

    “兵子哥,你要是不嫌弃农村户口,到乡下打听一下,没准能寻摸个媳妇回来呢。”陈凡打趣道。

    “能行吗?”李红兵期艾道。

    陈凡愣了下,自己就是开个玩笑,李红兵这是当真了?

    也不奇怪,李红兵都三十出头了,妥妥的老光棍,要是没想娶媳妇儿,就该怀疑取向的问题了。

    李红兵以前找不着媳妇,工作是一方面,主要还是身份问题。

    如今都改开了,谁还在意他小资的身份啊,现在要找媳妇儿,难就难在年龄和工作上。

    三十出头的个体户!

    在城市里头,沾上一样都不好找媳妇,两样全沾上了,就要做好打一辈子光棍的打算,但在农村就不是事儿了。

    这年头农村太苦了。

    哪怕是京郊地区,也就混个温饱,像城里人的各种票据待遇,那是一概没有的,想要嫁到城里的姑娘不要太多。

    李红兵的条件也不差,京城户口,身强体健,还有两间大屋呢。

    陈凡仔细给分析了一遍:“只要你不嫌弃农村户口,就是想找个好看的,十八岁的,也是能找着的。”

    李红兵被说的红了脸。

    老男孩嘛!

    抹不开脸,正常。

    “明儿到村里托人打听一下,或者直接找村里的媒婆,约好了时间,下次过去收货时,直接就能相亲了。”

    “听你的!”

    李红兵红着脸,咧嘴笑了起来。

    “记得换身新衣服,别让人看轻了,再准备一个红包,给村里的媒婆的,多许诺些彩礼,容易找着好的对象。”

    “嗯嗯!”李红兵用心记下。

    “你慢慢琢磨吧。”

    留下愣神的李红兵,陈凡回屋把四个蛇皮袋拎了出来。

    随便打开一个,拿了一封信拆开。

    “陈凡同志:你好,我曾经在北大荒插队,去年才回城的,之前总有人说,下乡插队就是去吃苦受罪,毫无意义,我一直不是很认同,就像你小说里写的,我们也是有付出有贡献……”

    夸咱的,可以有。

    把信收好,陈凡又抽出一封读了起来。

    “陈凡同志:关于知青下乡,你掩盖了太多痛苦,那段时间对我来说,就像噩梦一样……”

    这是批判咱的,不看。

    随手扔到一边,陈凡又抽出一封,这就跟过分了,直接开骂的。

    陈凡直接撕了,扔一边去。

    接连看了二十多封,陈凡归纳了一下,好坏参半,有多少夸的,就有多少骂的,问题还是在于知青的苦难与付出。

    伤痕文学能够流行,并不是没有道理的,很多知青回城后,心里都是带着创伤的,需要伤痕文学来抚慰心灵。

    但这些问题,都太高端了。

    属于自己掺和不起,也讨论不明白的,陈凡始终认为,自己只是写点东西,挣点稿费,属于写字工人。

    看了下时间,都四点多了。

    陈凡不再纠结,把信件收好了,就直奔四十五号院,拜托马大爷进去喊人,没一会儿许今秋就出来了。

    “今天看到路上好多坑,咱们去做好事,压马路?”

    “你怎么就这么贫呢?”

    许今秋莞尔,白了他一眼,就往前走:“走啊,发啥愣呢。”

    陈凡赶紧跟上,拐几个弯就走到北海公园。

    坐在北海湖畔,看着对面的白塔,陈凡随口找了个话题:“书上的洱海,跟人间仙境一样,你觉得跟这里比咋样?”

    “没法比较,一个自然风光,一个皇家园林,让我选的话,肯定是洱海,下乡哪会儿,农闲时我们就喜欢去洱海玩。”

    “你会干农活?”

    “多新鲜啊,下乡不干农活挣工分,等着饿死吗?”

    许今秋白了男人一眼,没好气道:“插秧、收割、打谷、放牛之类的农活,就没有不会干的。”

    说着,忍不住叹气:“乡下农活多着呢,

第18章 再次约会(1/2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